7月23日至26日,应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广西大学外语学院邀请,文化与传播学院胡继华、刘燕教授和博士后单羽老师参加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60几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近400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举,围绕“时代变革与文化转型中的比较文学”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集体合影)

 

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Sandra Bermann教授远程在线致辞,祝贺大会顺利召开,展望比较文学研究的未来。Bermann教授邀请中国学者(包括硕博研究生)参加第比利斯(格鲁吉亚)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23届年会。

 

(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长、普林斯顿大学教授Sandra Bermann女士远程致辞)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主席乐黛云教授远程致辞,激励比较文学学者在“百年未有之达变局”下聚焦“时代变革和文化转型”,通过跨文化对话推进文明之间的互动认知。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二届会长王宁教授在致辞中特别强调,比较文学学者应该服务于“一带一路”政治倡议和“文化外交”。

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学者们分20个小组,围绕中外文学关系、中国文学世界传播、比较文学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与宗教研究、跨文化阐释理论与实践等议题,进行发表与讨论。

刘燕教授主持“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分论坛,并发表《郑敏诗歌在海内外的译介与传播研究》讲演,以个案分析为手段,探寻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内外的译介、阐释与传播之有效策略。在“跨文化的文学阐释:理论与个案”分论坛上,胡继华教授担任评议人,并发表《激情形式与思想意象》讲演,以德国浪漫主义小说为中心,分析“激情形式”向“思想意象”的转换,考察古代异教世界参与现代文明进程的方式。在同一论坛上,单羽博士发表《 跨文化视域与女性文学诠释》,以海外华人女性文学作家为个案,从间性疏离、间性回望与间性反思三个层面进行剖析跨文化视域对于定位女性自我身份的影响。

 

(我校教师发言现场)

 

23日和25日晚,胡继华教授参加学会第十二届、十三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在选举中连任学会理事,将全程参与第十三届学会工作,协助筹备2024年第十四届年会。在25日晚全体会员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当选为学会第十三届会长。

大会形成的共识是,作为跨文化对话的前沿学科,比较文学当担负起新文科建设的使命,发挥跨学科和多语言的优势,推进学科融合发展,而基于智能科技的数字人文、气候变化所激起的环境人文、以及建构于翻译新范式之上的全球人文,将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