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希腊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较早专门从事希腊研究的中心之一。该中心在国内著名希腊文化专家王柯平教授带领下,依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希腊特殊学科组”、西南政大学希腊古典研究中心、希腊雅典大学奥林匹亚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热点信息跟踪与分析基地(非实体)等平台,充分发挥自身跨文化、多语种、多学科的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对希腊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对当前希腊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细致的追踪考查,组建了高效的研究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由于工作出色,该中心于2015年得到学校全力支持和组建,正式发展成为实体单位,作为国家“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项目在学校进行重点培养。

 

中心研究成员如下:

学术委员会:

邱鸣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王柯平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叶秀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姚介厚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哲学所)

程志敏教授(西南政法大学)

陈恒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胡继华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Dr. Elena Avramidou 副教授(北京大学,希腊驻华大使馆前文化参赞)

Dr. Rick Benitez教授(悉尼大学)

院成纯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黄薇薇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骨干研究人员:

   王柯平教授教授,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美学、古典诗学以及文化哲学。

   袁宪军教授教授,现任教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西方文论。

   胡继华教授教授,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美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西方近代观念史、希腊化时期的文明史、古典学与神话思想史。

    刘燕教授教授,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女性文学、中西现代主义文学、中西基督教文学

    杨平副教授副教授,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欧洲文学与美学经典、美育与文化。

    院成纯副教授副教授,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希腊文明史、德国现代哲学、美学

    黄薇薇博士:讲师,现任教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古希腊文学、古典诗学、古典政治。

 

兼职研究人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叶秀山、姚介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何博超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扬州大学文学院        胡镓副教授(博士后)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陈恒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南政法大学    程志敏教授

雅典大学Prof. /Dr. Leonidas Bargeliotis)(资深教授,奥林匹亚哲学文化中心主任)

雅典大学  Prof.Lilian Karali (普适对话学会秘书长)

伯罗奔尼撒大学  Dr. Panos Eliopulos(副教授,普适对话学会副会长)

悉尼大学Dr. Rick Benitez(教授,《文学与哲学》丛刊主编)

北京大学历史系 Dr. Elena Avramidou (教授,希腊驻华大使馆前文化参赞)

 

该中心以“希腊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研究”为研究方向,以问题意识和学术精神为双重导向,重在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立足中国现实,研究希腊文化精神的现代传承和创造性转换,研究成员所进行的希腊研究涵盖了表层现象、深层原因、历史渊源和文化比较等不同层面,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专题:(1)希腊文化精髓及核心思想研究;(2)希腊社会现状的历史根源研究;(3)希腊文化与欧洲整体性文化的关系研究;(4)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希腊文化阐释研究;(5)希腊与全球能源问题研究(6)希腊审美观念研究;(7)古希腊悲喜剧研究;(8)希腊哲学思想的文献考据研究。总体来说,本基地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A. 关注“人文化成”,突显当代性和现实性

B. 强化历史意识,开拓历史谱系学

C. 放眼中西比较视野,展开系统性的跨文化研究

D. 整合校内资源,实现跨学科的优势互补

E. 致力“东学西传”,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F. 提倡学以致用,将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在未来的发展中,该中心在课题研究方面将努力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凝练发展方向,为跟踪希腊社会局势、解读希腊国内情况,奉献有理论深度、战略高度的研究成果、咨询成果及调研精品。具体将要展开的研究方向如下:

领域1:希腊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研究。包括希腊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希腊应对金融危机的可能措施研究;中国与希腊展开经济合作的建议与方案研究;希腊深层文化与经济现代化适应性研究。

领域2:希腊的商船运输与中国的能源需求。包括希腊商船的运作机制;希腊船队的运行路线和中国能源战略的关系。

领域3:社会心理学等因素与希腊历史渊源的关系。包括希腊当前社会心理与传统历史文化的关系研究;希腊社会心理状况的历史演变研究。

领域4:希腊与欧盟诸国的关系研究。包括希腊外交的地缘阐释、希腊与欧盟诸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研究。

领域5:与希腊学者开展合作研究,侧重儒道思想与斯多亚哲学的比较研究。

该中心一贯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同时每年均派出部分教师到希腊、美国或英国等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或开展合作科研,并邀请国内外学者、专家前来访问、讲学。此外,中心还多次组织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例如,曾于2010年7月2—7日举办国际普适对话学会第八届世界大会,主题为“文化间的对话:和平、正义与和谐”(Dialogue among Cultures: Peace, Justice and Harmony),共有来自全球十四个国家的六十八名学者参加会议;曾于2012年9月22日举办第五届“古希腊哲学论坛”,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名希腊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学术论坛;曾于2014年9月22日至26日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哲学系联合承办“柏拉图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外高校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众多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与会。本次论坛以国内文科类院校十分少有的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的形式举行,整个会议期间用英语进行自由而深入的学术讲演和讨论。

该中心的研究既凸显人文精神,又关注当代现实问题;既强化历史意识,又从历史观照当代政治和文化格局;既践行跨文化研究方法,又涵濡中西古今,中心的研究成果将为国家推动中希关系做出巨大贡献。